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AI+无人机」乘势而上,打开低空经济的新想象空间

发布时间:2024-06-04 来源:时代星光 浏览次数:

编 者 按



人工智能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抵近“量变”到“质变”临界点,引发各领域体系性变革,人工智能技术与各个行业、特别是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正掀起一波产业形态的革新浪潮。以需求为导向,以技术为基石,以应用为根本,“AI+”持续激活发展新动能,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期间受益点与风险点并存,“AI+”的演进本身就是识变应变的持久攻坚战。



作为低空经济的关键载体,无人机改变了多个行业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AI 赋能可使无人机添“翼”高飞是业界共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无人机在很多方面得到长足进步,显著提升了无人机发展的新高度与实用性。在低空经济及无人机行业智库专家陈向看来,充分发挥 AI+ 无人机的使能作用,正视 AI+ 无人机的有效监管,才能进一步打开低空经济的新想象空间。



飞在空中的新质生产力




低空经济火热,行业需求多元,无人机向集群化、智能化、微型化、跨域化发展是必然趋势,无人机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与跨平台实际应用持续推进,智能自主能力和执行复杂任务效能都大为提升的智能化无人机因为能够“边飞边思考”,被视为“飞在天上的新质生产力”。


与传统的航空装备类似,无人机所涉及的专业广泛、与多学科交叉,有了人工智能、视觉导航、微电子等前沿技术的加持,特别是智能感知、智能决策、智能控制、人机融合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无人机的新构型不断涌现,应用领域随之进一步拓宽和深化。


致力成为“工业无人机第一城”的成都在 AI+ 无人机使能方面已有成功典范。专业从事安全保障系统的无人机方案供应商成都时代星光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时代星光)把无人机、飞机、通信指挥车辆、卫星通信、指挥中心等板块进行深度融合开发,将无线通信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了独创的空、天、地一体化 AI指控系统。


空天地一体化AI指控系统


解析时代星光所搭建的整体终端场景应用方案的空、天、地一体化平台空,是以无人机终端进行作业流程;天,以卫星通信进行宏观制导;地,是指地面移动指挥车、车载机场和地面后端的远程指挥中心,覆盖飞控、吊舱、极端作业环境、车载自动换电等单点研发;几大核心技术集合而成的总方案形成了有效的技术壁垒。


时代星光研制的战狼无人机,可在通信指挥车上,全自动更换电池、充电、起飞、降落,完全无需人为操作。时代星光推出的车载智能无人机系统,在应急、消防、公安等领域广泛应用。在消防作业中,战狼无人机充分运用 AI 技术为地面指挥研判提供可靠而准确的数据。在火灾现场,战狼无人机航拍可快速建模,实时生成火场三维模型;迅速开展人员搜救。通过热成像技术进行火灾二次识别,确定火情并及时推送预警消息,同时利用无线图像传输系统推送火情定位信息、火情现场照片与视频至指挥中心,为灭火研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消除多重行业痛点的关键




正确处理好人和机器的关系才能更好释放“人机混合”智能时代的技术红利——这一点在 AI+无人机领域体现地更为明显。人工智能技术加速了无人机在各个行业的落地应用,人工智能算法可支撑无人机在不同场景下的智能识别,帮助无人机系统更准确、高效地处理和分析数据,由此更加广泛地应用于电力、光伏、城管、环保、交通、水务、应急等多个领域,并广获认可。


无人机与人工智能的结合,特别是在多智能体和智能蜂群技术方面是当今科技领域的前沿课题。这种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人工智能的决策和学习能力,结合无人机的机动性和传感器能力,实现一种高度协同、自主、智能的任务执行方式。对此,陈向解读其间的机遇与挑战,“不计其数的、密度非常高的无人机飞行,对于空管系统提出相应的挑战,人工智能可起到自动管理协调的功用。”


正确处理好人和机器的关系才能更好释放“人机混合”智能时代的技术红利——这一点在 AI+ 无人机领域体现地更为明显。



以 AI 赋能无人机行业,进而赋能低空经济发展,是否存在理想的场景与进度?陈向指出,城市治理、测绘巡检、电力巡线、安防警用等相对传统的工业无人机应用场景将得到扩展,外卖物流、医疗物资投送等新的应用场景受益加快落地,城市空中交通载人载物变为现实的脚步也将加快,“获得理想的进度,前提是多方协同发力,需要根据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来推进,技术迭代与基础建设需要同频发展。”


 一直以来,无人机行业都存在监管方面的待解难题,而人工智能领域本身存在伦理方面的问题,两者叠加之后的行业痛点需要审慎应对。由AI 控制的无人机所应具备的技术和伦理范畴包括但不限于软件漏洞、权限错误、人类最终决策权可能面临的挑战等,陈向认为,在无人机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或事故,如无人机的误操作导致的伤害或财产损失,很难明确责任归属,尤其是在 AI自主决策的情况下,但无论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程度如何,无人机的拥有者都需要首先为其行为兜底。而公众、政策制定者和技术开发者需要共同努力,平衡这些技术的发展与对社会的负面冲击,以实现科技的可持续发展。





转载:《产城》2024年5月刊-AI+无人机

原文作者:陈晴